氾胜之书:秦汉农业智慧的结晶

氾胜之书介绍

此外,本书还涵盖轮作、间作和混耕,以及优化土地利用以实现增产增收等。
《潘生书》的农业科技成果,体现了秦汉时期农业的先进水平和劳动者的智慧。

扩展信息

范胜智(生卒年月不详),生活于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末年左右。
习水(今山东省曹县北)人。
古代著名农学家潘胜的《书》是西汉末年重要的农业著作,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农业书籍。

氾胜之书的介绍

据《汉书·艺文子》载,汉代9家所著农民著作114卷,其中《神农》20篇,《夜老》17篇,《斋食》17篇,《农经》16篇。

《董安国》中,《殷都尉》有十四章,《玉熙》有五章,《范胜书》有十八章,《王氏》有六章,《蔡桂》有一章。
尤其是《潘生书》作为现存最古老的农业专着,距今已有2000多年,影响深远。
该书详细记载了黄河中游地区的耕作原理、作物种植技术、种子选择等农业生产知识,体现了当时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作者范胜智是西汉末年登基的仪郎,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过三府地区的小麦种植。
《潘胜书》原载十八章,大部分为后世农书所引,大约在北宋末年失传,清代洪一轩所收已不复存在。
马国汉从《齐民要术》中收集了16篇文章,并补充了其他文献中的18篇文章,共3700字。
195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石升汉的《盘圣书的现代阐释》和王国定的《盘圣书的搜集与阐释》。
《潘生书》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农耕技术:西汉时期,人们感到表示农作物生产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需要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
耕作技术。
栽培作物要顺应气候和季节,保持土壤疏松,及时施肥和灌溉,及时除草和收获。
2、各种农作物的栽培方法:《盘生书》详细介绍了粮食、服装原料、饲料等12类农作物的栽培方法,说明了每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不同;成熟期、需水量和生长方式不同。
3、创设区域种植法:区域种植法是一种主要依靠肥料效果且不限于肥沃地区的高产耕作技术。
此方法可根据地形采取条状或方状田地布置,要求行距均匀、密植、苗饱满、施肥充足、管理及时。
4、整地及土壤改良技术:整地的目的是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土壤结构。
春耕地要秋耕、春耕,秋耕地要夏耕。
选择合适的时间犁地,注意积雪的湿度。
5、选种、留种技术:潘胜子强调苗与苗之间的关系。
选择的标准是种子生长旺盛、穗形均匀、籽粒饱满、成熟度一致。
选种的时间是在作物成熟之前。
收获选定的种子,种植与贮藏应分开进行,并注意防潮、防虫蛀。
6、肥料技术:肥料的目的是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改善土壤条件。
秦汉时期,施肥有明确的分类,如基肥、种肥、追肥以及特殊的种子施肥方法等。
7、中耕除草、嫁接技术:中耕除草有利于间苗、防霜、保湿、增产。
嫁接技术,如捆绑植物和选择坚固的茎和藤蔓可以增加产量。
8、轮作、间作、混作技术:轮作、间作、混作可以改善土地利用,增加产量和收入,如收获谷子后播种小麦、西瓜地种韭菜、种植小豆等。
《潘生书》中的农业科技成就展示了秦、西汉时期的农业科技水平。

《氾胜之书》一书主要记载了什么?

1、《盘胜书》详细记载了稻、黍、麦、稻、黍、黄豆、赤豆、榅桲、麻、瓜、瓠、芋、芋等13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桑。
2.区域种植方法在本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3、本书还介绍了如何浇水、如何耕耘、如何种小麦、如何种瓜、如何种葫芦、如何选穗等。
所有这些方法都体现了科学精神。
4、这本书的重要是还提到了稻田如何调节水温,如何割桑苗,如何晒干。

《氾胜之书》记载的主要是什么?

1.山东省 范胜智,曹县人,汉成帝时任议郎,指导三府地区农产品,成绩显着。
2. 同时, 许多农耕爱好者愿意向范胜智求教,他的经验和资料成为撰写农业书籍的重要依据。
3、范胜智为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做出了突出贡献,视粮食和纺织为国计民生的关键。
4 他把一位曾经投身农业的卫士视为“忠国爱民的榜样”,足见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忠国爱民”5、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编撰了《班禅书》,总结了西汉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
6、本书的主要是修炼原理; 选择播种日期; 种子处理; 每种作物的栽培方法; 收获 包括种子保存和储存技术以及当地农业技术。
7.《潘生》书里的草 粟 小麦 米 香茅 豌豆 这是祖基 桲 洗 瓜 葫芦 芋头, 桑 8.书中把如何耕种一块土地放在重要位置,如何耕种水稻, 如何犁地 如何种植水稻 西瓜籽的做法 如何选择水稻种子 还表示,对稻田水进行了调控。
温度 桑苗的砍伐、晒干等方法,体现了科学精神。